NEWS

2017年11月16日 星期四

前阿里巴巴數據技術副總裁:第一手大數據實戰分享!如何短時間找到上萬名潛力買家?

2010 年,「數據科學家」這個稱謂的發明者帕蒂爾(DJPatil)和傑夫·哈默巴赫(Jeff Hammerbacher)認為,一切應該以產品為中心,從數據獲取、數據清洗、搭建和管理數據設施、原型開發、產品設計等方面,去實踐數據的價值。我在阿里就經歷了從「數據產品」到「數據作為產品」的階段,後者其實才是大數據的真正產物,也是人工智能的源泉。


車品覺,現任阿里巴巴集團數據技術及產品部副總裁、數據委員會會長。
剛開始進入數據行業時,我一直秉承著這樣一個理念:在「假設數據都是可獲取的」基礎上,思考問題。隨著整個社會數據化程度的進一步加深,以及人與物之間的高度互聯,以前很多信息的盲點被快速解開。由不同領域積累下的數據形成的「完美訊息」漸露端倪,這其實是一個數據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一「完美訊息」具有無限潛能,足以讓人工智能所向披靡,催生各種智能場景,並讓其如潮湧至。 智能時代,秉承「假設數據都是可獲取的」這一思維方式,才可讓你比別人更勝一籌,從而做到心中有數。

阿里巴巴如何做出精準行銷廣告精準投放?

我在阿里時就曾參與設計了一款智能營銷工具「Look-Alike」。通過機器學習,我們可以 利用過去積累的客戶消費特徵(每個客戶有高達上萬個標籤),作出精準推送廣告的決策 。有別於過去的廣告規劃,我們不會問廣告主如何描述其目標客戶群,而是讓廣告主給出 500 個喜歡某品牌的用戶名單,我們就可以幫他找出 5000 個,甚至 5 萬個類似的客戶。這種方法可以在幾個小時之內快速「掃描」出最有效的營銷方案。 透過這項技術,我們基本可以實現讓廣告主喜出望外的精準廣告投放效果。 但問題是,這種產品真的能為廣告業及阿里帶來新的價值嗎? 這還只是大數據革命的開端,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現實中,我們從數據收集、整合、判斷,以至行動、再到反饋的過程並不完美,而形成數據閉環系統的阻力往往是人為因素居多。谷歌無人駕駛汽車項目的偉大之處正是給了我們重要的啟發,讓我們意識到自動化及智能化所需要的數據閉環系統是如何做到了既封閉又開放,其中的里應外合正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我在阿里就經歷了 4 個不同階段:數據驅動決策、數據驅動流程、數據驅動產品、數據驅動業務。 在此過程中,你會發現,數據驅動的目標越模糊、數據越零散、人的互動環節越多,智能項目開展起來就越吃力。

從數據戰略到數據治理:別讓數據成為累贅!

如前所述,數據資源的積累是發展數字經濟的前提。企業在嚮往智能時代所帶來的機遇的同時,更要為企業的未來目標制定數據戰略。企業不僅要關注自己現在有什麼數據,更要了解未來會欠缺什麼。然後,再去探討欠缺的部分有多少可以靠自己補充,有多少需要求助他人、與他人合作以實現補充。有人把數據比喻為電能,這個比喻很生動,但與電能不一樣的是,數據是可以被重複使用的。

分享出去

張貼留言

 
Copyright © 2014 工廠造風者. Designed by OddThemes | Distributed By Gooyaabi Templates